第303章 学生培训老师来了_重生07:从小学生开始加点
微信小说 > 重生07: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> 第303章 学生培训老师来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3章 学生培训老师来了

  带队老师姓刘,四十岁左右,带过四届国际赛选手,算是经验丰富了。

  他一直担忧这届选手的年龄问题。

  “高三的毕竟算是最后一次机会,都会拼尽全力争取一个国际赛的好成绩。高二的可能没有这种紧迫感,遑论今年还有个初二的……”

  他曾经跟华夏计算机学会的管理层表达过这个意见。

  “这个初二的可是拿了历史最高分。”

  计算机学会基本就是这么個态度。

  那刘老师也没啥好讲的了。

  其实过去几届,华夏代表队团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非常稳,不管从难度还是强度上说,华夏国赛是与国际赛最为接近的比赛,能在国赛拿下前几名的选手,到了国际赛也是最强的一批。

  其实这跟教育理念有关。

  国内外教育曲线不太一样,制度也不同。

  不过两者并无优劣之分。

  聪明人会自己集成资源,取长补短,把大环境的差异在个体层面上抹除。

  基础打得比国外学生硬,长处发展得比国内学生长。

  年龄越小的竞赛,国内参赛选手相对越有优势。

  卷得早卷得狠,该利用这个优势就得利用。

  至于国外学生深耕某一方面能力的优势,其实更多是教育实力的差异。

  华夏选择了保证大部分人的教育权利,自然在高精尖这事儿上的投入就没有国外那么足。

  李颜想过这个问题,不过转瞬即逝。

 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,华夏又不是不搞高精尖培养,就例如华大少年班或者各种顶级高校的卓越班。

  他是聪明人,把抱怨制度差异的精力用在自我提高上,也就用不着去抱怨什么了。

  所以优化教育制度这种宏愿,还是留给做得到的人去做吧。

  李某人就算带着挂,那毕竟也是一人之力。

  这个挂能让他在个人层面做到很多事,但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它给不了的。

  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,忽略自己做不到的。

  这才是珍惜生命的表现。

  总而言之,就李颜在国赛上砍下接近满分的历史第一高分,加上答辩时现场手搓代码的优异表现,只要能在国际赛上正常发挥,他拿下金牌可以说是毫无悬念。

  甚至拿下第一,应该都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。

  刘老师曾经比较担心李颜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心态失衡,但这小子自己买机票,来到第一晚带大家吃自助餐……

  跟紧张看来不沾边。

  刘老师的担忧转为“这四个孩子会不会太过轻敌”,结果在第一次培训课上,四个人就提出了让老师也为难的问题。

  此时的老师们还很开心,这群孩子学得认真主动,善于发现问题,还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发散思维,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。

  问吧,多问,多讨论,老师们乐见其成。

  然而,培训的这五位老师没想到,这一个多月的培训会是地狱难度副本。

  这群孩子思维太发散也特么太能提问了!

  尤其是这个叫李颜的家伙!

  按刘老师以往的经验,每天上课也就是给一些题目训练,讲讲解题思路,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解题细节——往往四个人里总有那么一个答不出来,加上一个回答不完整的,这很正常,题目难度摆在那,有时候一时没想到嘛。

  这也就是培训的意义,了解自己的短板,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。

  要是大家能给出一些不一样的思路,并且就如何优化这个思路展开讨论。

  那就已经是让培训组老师欣慰不已的情况了。

  然而这次的四个人,研究多思路解题还不算,非要发散思维把具体的问题再抽象化,给出难度更高的新问题反问老师。

  邓宇迪是最省心的,他就负责默默解题。

  贺子翔喜欢想尽办法给出一个古怪的解答,并寻求优化可能。

  赖一宁热衷于把简单题目复杂化,加上更难的限定条件供大家训练。

  最麻烦的就是李颜,他总是要把具体题目结合现实情境,抽象总结出泛用性的问题,并不断优化问题本身……

  “套路其实是一种工业化成熟化的体现,如果能将某一类型的题目总结出套路与公式来,乃至给出泛用性的通解,意义更为深远。”

  这位初二学生如是说。

  老师们非常无奈,合着是学生培训老师来了?

  李颜提出来的问题,都特么能当一些论文的研究课题了,哪里是在课堂上能解决得了的?

  但这群孩子还就能讨论出来个一二三四,甚至真有一种研究课题的感觉了……

  李颜很热衷于跟老师们交流手机系统、智能手机软件之类的问题,但这群负责竞赛培训的老师也给不了令他眼前一亮的建议。

  华大计算机系的那位年轻的教授助理对此很感兴趣,表示或许可以通过华大教授的人脉,给李颜拉一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认识认识。

  李颜表示非常开心,并询问是否提供实验室。

  一下把这位助理给问懵逼了。

  “这里不缺人才,你虽然非常非常优秀,但想要在上京获得优待,还需要拿出更亮眼的成绩。”

  “行。”

  李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,创族毕竟是新北本地企业,恰逢老板又愿意扶持本地人才——临江有不少企业家都有这种情怀。

  加上新北市官方也给了不小的支持,创族才能给出实验台这种条件。

  “本地”也算是李颜该攥在手里的强大竞争力。

  他越发觉得自己选择留在新北中学上华大少年班的决定是正确的。

  就看这个少年班是怎么一个规格了,还有继续讨价还价的空间。

  赖一宁跟贺子翔把题目升级为plus版本又丢回给老师,按理说倒也不是什么头大的事情。

  解答得了就费点脑细胞,解答不了就“这种题目竞赛不会出的”。

  尴尬的点就在于,四个孩子会绞尽脑汁想出答案,然后再给刚刚选择了逃避的老师看看。

 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啊。

  答案都摆在你面前了,是对是错总得有点指导意见吧。

  于是老师们每天的备课就成了一件颇有压力的事情。

  当然,往好了说这叫学生与老师互相促进,共同进步。

  就是这么培训了一个多月,老师们竟然逐渐被李颜带歪了,九个人天天讨论得热火朝天,压根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。

  也算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吧。

  12月15日,又一年生日,qq跟微博噼里啪啦冒出来一堆生日祝福,让不喜欢也不习惯过生日的李颜非常不适应。

  不管怎么说,被人挂念总是幸福的。

  韦韵之没有说生日快乐,而是发来了一张去年今日蓝裙翩翩的照片。

  几乎就是李颜画画时脑海里场景的复现。

  “怎么会有这么高清的照片?”李颜问。

  “那天我们学校来了摄影社的。”韦韵之答,“这张被我收了,不给他们发出去。”

  “那现在?”

  “生日礼物嘛。”

  真的是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xxs123.cc。微信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wx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